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bet365足球直播网-- 【回顾“十二五”】“阳光”下告别“蜗居”时代
公告图标

【回顾“十二五”】“阳光”下告别“蜗居”时代

“十二五”普陀区旧区改造工作纪实
2015年11月17日    来源:新普陀报     

  

  兰凤新村2号地块居民集体搬迁仪式现场

  

  人民调解员正在帮居民解决家庭纠纷

  阳光征收让居民放心签约

  征收一所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工作人员正在统计旧改意愿征询投票结果

  居民在选房室挑选心仪房源

  “二次征询”达标,居民激动欢呼

  居民在签约室签订旧改协议

  “这几年,生活的变化太大了,感觉就像是做梦一样。”82岁的周守兰满面笑容地告诉记者,“之前住的老房子又脏又破,下雨就漏,雨一大就淹。”

  周守兰说起的“老房子”,是在光复西路沿苏州河一带,被称作“新渡口”。居民世代居住在此,最早可追溯到90多年前。上世纪80年代,“新渡口”里的房屋因为年代久远而摇摇欲坠,曾推倒重建过一次,但地基已经空掉,马路上一有土方车开过,房子会晃到把灯泡震下来。下大雨的时候,居民家里都是排水道里的污水和雨水。

  2013年年底,周守兰搬进了位于青浦的华新社区,住进了带电梯的新房子。

  从阴暗潮湿的棚户区到宽敞明亮的电梯楼房,变化源于头号民生工程——旧区改造。作为普陀区“十二五”期间第一个启动征收的成片旧改地块,“新渡口”于2012年8月30日启动“二次征询”,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突破85%大关。

  “十二五”期间,像周守兰这样告别“蜗居”时代的居民有17000多户。“出旧里进新居”的居民感言真切动人,“政府把阳光带进来了,现在是家里敞亮,心里更敞亮。”

  加速度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旧改任务

  提起“旧里”,“老上海”们多半会想到80年代那部反映上海弄堂生活的影片《穷街》,想到那些纵横交错的小弄堂和“72家房客”。

  它们隐没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没有成套的户型。简陋的房屋覆盖着砖瓦,逼仄的通道蜿蜒扭曲。每天清晨,刷马桶的声音,洗漱的声音,洗菜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它们可能位于中心地段,离繁华仅仅几十米,又似乎自成一体,和外界不太相干。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要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53.8万平方米。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旧改的进程并不容乐观,第一年全区的旧改任务只完成了80%,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年开始,普陀区的旧改步伐突然加快:新渡口地块87天、铁路新村地块80天、洵阳新村地块76天,曹家村地块8天、金沙新村北块3.5天……便纷纷达到签约生效比例。

  据区旧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四年来,本区年度旧改任务均提前、超额完成:

  ——2012年,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30851平方米,受益居民3013户,提前、超额完成“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9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000户”的年度目标。

  ——2013年,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35868平方米,受益居民3600户,提前、超额完成“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3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600户”的年度目标。

  ——2014年,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22000平方米,受益居民4050户,提前、超额完成“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1.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800户”的年度目标。

  ——2015年(截至10月),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109366平方米,受益居民5034户,提前、超额完成“拆除二级旧里以下房屋9.1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200户”的年度目标。

  随着今年本区最后一个成片大面积旧改地块“中兴村、兰凤新村”的“二次征询”达标,普陀区顺利完成了全年旧改任务,同时也宣告“十二五”旧改目标任务的提前、超额完成。

  总动员“政企民”合力,共圆百姓“安居梦”

  从“旷日持久”到“三日达标”,普陀区旧改工作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突破?

  “旧区改造工作是一项关乎民生、发展、稳定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各方力量,才能做好这项综合性工程。”正如区旧改办相关负责人所言,地方政府、区属国企和征收居民的三方合力,为破解旧改“老大难”提供了有益路径。

  政府:举全区之力做好“最大的民生”

  对普陀而言,旧区改造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难啃的骨头。区委、区政府从实现百姓的“安居梦”出发,把旧区改造列为民生改善重中之重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推进旧改,不断深化、创新、充实、丰富工作方法,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条块联动“啃骨头”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挂帅,经常深入旧改一线调研指导工作。为加强征收工作的领导和对各部门的调度,普陀区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进行组织动员,通过沟通协商、资源互补、条块联动、形成合力,举全区之力做好这项综合性工程。

  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房管局等紧密联系、通盘考虑,周密制定了年度投资计划,力求在资金安排、立项准备等重点方面向旧改工作倾斜,确保本区旧改资金和房源筹措的需要;旧改地块属地街镇(石泉路街道、长风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与征收实施单位联手,通过项目指挥部的实体化运作,积极担当起现场指挥、协调、推进等职责;发挥好中青班学员和挂职锻炼干部年纪轻、专业精、方法多、能力强、联系广的优势,通过主动上门积极宣传,有效推进居民签约工作;广泛听取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派团体等方方面面的意见,采谏纳言,不断完善旧改工作体制和工作方法;通过区人大调研、区政协专题视察等途径,促进旧改工作凝聚共识、汇集力量、营造声势。

  人民调解“使巧劲”

  旧改,关系到每一个征收居民家庭的根本利益。也正因此,由于家庭内部矛盾以及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不了解,因征收而“引爆”的矛盾屡见不鲜。其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如何分割共有产权。“一‘刀’下去关系到好几个产权人,甚至好几个家庭的利益,不好办!”

  如何将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柔和地化解呢?

  事实上,区司法局早就看准化解的关键点,早有准备:第一时间将人民调解、律师服务、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等送到基地,相继在新渡口、铁路新村、洵阳新村、曹家村、金沙新村、中兴村和兰凤新村等10个旧改基地,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法律服务工作室,专门解决“切蛋糕”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征收居民的利益,同步助推旧改签约。

  “人民调解成为了普陀区服务旧城改造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据统计,“十二五”期间,驻旧改基地人民调解工作室共接待咨询2659件、5865人次,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828份,通过接待和调解共有908产签约。

  国企:破困局实现旧改和企业“双赢”

  近年来,由于经营性用地供地政策调整,开始实行“招拍挂”和“净地出让”,改造方式也由房地产开发向土地储备转变。“新启动的旧改地块只能以土地储备方式进行改造,社会资金难以参与项目的前期开发。”再加上,地价、房价、物价上涨所带来的旧改安置成本的逐年走高,近年来旧改征收工作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房源难筹。

  如何打破困局?普陀区探索了一条“区属国企参与旧改”的新途径。

  区城投公司、西部集团、中环集团作为“主力军”参与旧改,带来了资金筹措主体的显著变化,减轻了区级财政的资金压力。区城投公司对集团现有的资产、资金、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向银行融资,解决了旧改项目的启动资金,并主动对接市场,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积极筹措房源;西部集团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参与旧改项目,并在基地资金还未到位的前期,垫资改造了居民接待场所;中环集团更是作出“包基地动迁、包房源建设、包前期资金、包时间节点、包矛盾协调”的“五包”承诺。

  同时,根据现行的土地出让政策,三大区属国企还将计划以“城中村”改造和市场竞拍的方式参与旧改项目的后期建设,形成一支完整的旧改开发链,实现旧改和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居民:自己做好自己的“群众工作”

  “科学的制度设计,再加上坚定的执行,将群众对旧改的内在期盼外化成参与推动旧改的动力。”“阳光征收”换来了居民的信任,也激发了居民做居民工作的积极性。征收居民携手共推旧改的情形蔚然成风。

  记者了解到,每个旧改项目启动之初,属地街镇便会成立由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公信人士和居民代表组成的“监督评议小组”,全程参与房屋征收事务,研究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监督评议小组”中的居民代表都是征收居民,他们凭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邻里情感,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了一批居民,使他们自主自发参与义务宣传行动,支持与配合征收工作。

  特别是到了夜晚,不少居民吃了饭就往征收基地里跑,遇到对政策不是很清楚的居民,会热心地充当起“政策代言人”;有些熟悉房源、摸透房型的居民,会帮着那些举棋不定的邻居选房;碰到居民家里有矛盾“摆不平”时,他们也会“现身说法”帮着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调解……慢慢地,早早签约但每天都要来征收所为未签约居民出谋划策的热心人越来越多,有人便把他们形容为“第三征收所”——除了第一、第二征收所以外的民间力量。

  “一个地方的人总归更了解这个地方人的所思所想,他们说一句,比我们说十句都管用。”不少地块经办人告诉记者,因为有了“征收三所”的帮助,很多工作开展起来顺畅很多。

  拆心墙政府不捂“盖子”,百姓不当“钉子”

  “征收组、经办人手上有权,我们当‘钉子户’屏到底,政府总会‘开口子’。”曾几何时,这是不少征收地块居民的共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旧改成为了一场“拉锯战”,一个地块一拖多年的现象并不罕见。这也让旧改有了“天下第一难”之称。

  “旧改征收拆的是房子,但更要拆除的是居民心中的那一堵墙。”区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说,全程“阳光”是保障旧改高效、有持续、不留后遗症的最佳途径。“政府不‘捂盖子’,把一切信息和过程都晒在‘阳光下’,旧改提速是自然而然的事。”

  “圆桌会议”听民意

  旧改征收的“重头戏”是第二轮征询,而第二轮征询最核心的部分是方案。方案是否公开是很关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充分听取民意,让居民参与方案制定。

  为了科学拟制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属地街镇会在每个基地组织召开多场“圆桌会议”,引导居民把想法、诉求和疑虑“井喷”出来。铁路新村、洵阳新村地块召开座谈会76场;曹家村、金沙新村地块在一周时间里,召开居民意见座谈会75场;中兴村、兰凤新村地块召开居民意见座谈会近百场……“圆桌会议”俨然成为普陀旧区改造的“规定动作”。

  根据“圆桌会议”梳理出的“共有产权”、“一产多户”、“违章搭建”、“家庭矛盾”等难点问题,区房管局、区规土局、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律师事务所等相关部门还会联合举行政策咨询会,有针对性的开展政策解读。而把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到征收方案内的修改情况,基地也会公布于众。

  征收队伍定“规矩”

  “不来征收盼征收,来了征收怕征收”。抱有这种想法的居民,主要担心的就是旧改会否操作不规范、过程不透明。而作为政府实施征收的行政主体,征收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用法能力,又直接关系到依法引领征收的成效。

  因此,在每个地块正式启动征收工作前,征收事务所都会组织全所人员进行包括房屋征收法律法规、实务操作、职业道德、洽谈技巧等在内的全面培训。同时,围绕解读征收新政、规范征收流程以及从以往旧改中梳理出的疑难杂症,还会邀请专家授课解惑,确保征收人员成为依法征收的“明白人”。

  为把过去一些惯性做法纳入依法规范的轨道,征收一所专门组织清理了17种包括“老法师秘诀”在内的“怪路子”,形成《征收工作人员守则》,并制定《征收工作人员服务测评表》,让居民给征收工作人员和征收基地“打分”。征收二所则通过多场模拟签约,整理编写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事务所工作操作手册》。

  插上“互联网”翅膀

  “暗箱操作”怕的就是阳光。而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阳光征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旧改征收,所有居民资料及安置补偿结果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并完全锁定,全部征收补偿协议均由系统自动生成,所有信息通过公示栏、电子触摸查询屏完全公开,接受居民的监督。居民只要在电子触摸屏上输入某户产权人的姓名,征收协议原件影像立刻会显示在屏幕上,征收房屋面积、共有产权人数、补偿金额、安置房源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随时接受全社会监督。

  谣言向来是旧改推进中的“绊脚石”,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权威、针对性”地回应谣言,不让其“过夜”。为此,基地探索利用微信等时髦传播手段,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居民“指尖”,把谣言“粉碎”在萌芽状态。签约率达到了多少?各处房源周边配套如何?拿货币和拿房有何区别……居民关心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在微信平台上找到权威答案,用不着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