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bet365足球直播网-- 【回顾“十二五”】共筑宜居乐活园 同享“久龄”夕阳红
公告图标

【回顾“十二五”】共筑宜居乐活园 同享“久龄”夕阳红

“十二五”普陀区养老事业发展纪实
2015年11月20日    来源:新普陀报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围绕“9073”养老服务格局,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养老事业发展目标,以“五位一体”(即服务供给、服务保障、政策支撑、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为指导,推动保障性为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网络、打造宜居(适老型)社区、开展统一照护需求评估工作、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深化为老服务品牌项目等手段,构筑了宜居乐活的养老环境,以便捷、舒适的养老照护服务,让社区老人颐养天年,迎接更灿烂的夕阳。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制定《普陀区养老机构建设2013-2015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陀区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通知》(普联〔2014〕01号),制定完善《普陀区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起立体化、多维度、富有普陀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格局,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梳理存量,加快养老机构建设

  按照《普陀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本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排摸全区可利用资源,梳理存量资源,制定《普陀区养老机构建设规划》,同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建设。

  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9家,养老床位6629张;全区共有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20家;助餐点32个;243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老年教育覆盖全区32.12%的老年人;形成由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创新管理,搭建“久龄家园”服务网

  在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的同时,本区构建“一网、十圈、百站”的“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立体网络。“一网”为核心,即区级为老服务网;“十圈”为枢纽,即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百站”为基础,即居委会为老服务站,完善了三级社区养老服务构架。“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立体网络还荣获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

  “您好!王阿姨吗?这里是久龄家园关爱服务热线,我们打来问问您身体的情况,最近还好吗?”作为核心“一网”,区级久龄家园热线服务平台于2013年10月启动,诸如此类的主动关爱服务已经成为常态。平台开通服务热线“62229090”,与市民服务热线电话整合,畅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提供无偿、低偿或有偿的助老服务,对接生活服务组织、扶老服务组织、应急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等资源。截至目前,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生活服务18000余次,主动拨打关爱服务电话78951多个,先后对千余名老人实施主动关爱。

  “十圈”的建设布局正逐步形成,目前已有9个街道、镇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圈),万里街道也已完成平台选址工作。社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圈)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助老服务社、老年活动室等场地资源,实现为老服务一体化运作。平台整合三个功能,综合服务功能——提供活动、日托场地以及生活照料、医疗健康、家政、精神慰藉等服务;互通共享功能——统筹为老服务资源,承接区级久龄家园热线服务平台工作,向居委会层面的站点配送服务;统筹整合功能——在原有“十分钟为老服务圈”的基础上将服务项目从“六助”增加到“十助”。

  居委会为老服务站的“百站”建设实现网格化布局,以2至5个居委会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建一个“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站,老年活动、老年助餐、日托照料、生活服务、卫生服务等基本功能一应俱全,让居民都赞不绝口:“早上去久龄家园测血压,看报纸;下午去结绒线,看电影;要是买菜拎不动,还能去借个买菜小拉车,久龄家园真是好方便!”目前,本区已建成25个“久龄家园”为老服务站点,月平均服务老人22500人次。

  ◎立足需求,建设宜居(适老型)社区

  为了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构建满足养老需求的生活共同体,本区启动“久龄家园”宜居(适老型)社区建设工作,着力从楼道环境、小区公共环境和居室环境三方面,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温馨的服务。

  宜居(适老型)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楼道里安装了休息椅,方便老人上下楼时歇歇脚;小区公共活动区域进行适老安全措施改造,增加扶手、踏步等防滑措施。最让居民受益的无疑是“适老房”改造项目,该项目为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庭实施老旧电线电路改造、安装防滑垫、卫浴扶手等防护措施。住在梅岭园的钱奶奶提起“适老房”改造激动不已:“现在家里焕然一新,淋浴间铺了防滑砖,还装了扶手和坐凳,住的舒服,孩子们也放心多了。”目前,全区已安装近700套楼道休息椅,为543户家庭开展“适老房”改造项目。

  提升养老照护服务水平——

  评估需求对接多元模式

  无论是入驻养老机构,还是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照护服务对于老年人都是必不可少的。本区深化养老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完善服务资源配置,探索推进嵌入式小型养老院模式,并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对养老医疗服务的需求,形成多元化的照护服务模式。

  ◎配置资源,统一评估照护需求

  如何让公共养老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过统一照护需求评估可以给出解答。今年10月23日,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信息系统正式启动,对申请者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及经济生活状况等级评估,形成需求受理、信息交换、服务分派等一体化管理,实现老年基本照护需求与专业服务合理匹配,实现服务对象依需申请评估,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本区有限养老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在此基础上,区民政局完善社区老人家庭申报和相关机构实施照护的运作机制,强化照护评估队伍的筹建和培训。

  普陀区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监管云平台、养老机构管理云平台和养老服务监控平台也同步建设,以信息化的手段,实时监督养老机构的老人照护情况。区民政局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组织养老机构人员参加市福利行业协会的各类培训,并与同济医院联合成立老年康复护理培训基地,提高护理者的业务技能。

  ◎复合服务,养老照护嵌入社区

  本区探索推进嵌入式小型养老院模式,通过微型照护机构嵌入社区的方式,建立满足社区全龄段失能失智老人多样化照护需求的“一站式”复合服务体系。

  照护机构为生活在周边的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护理照料,并通过日托、助餐等方式,辐射其他有需要的老年群体,老人可以不远离熟悉的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和社区环境,便于家人照顾。根据老人身体状况,照护机构以介护预防、居家安养、短期寄养、长期托养等4级养老服务体系构架满足多样化需求,实现基于“离家不离乡”的养老照护格局。

  ◎多方合作,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随着统一需求照护评估工作的展开,老人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显得尤为突出,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路径。本区完善养老机构内医保支付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内设医疗机构,解决机构老人看病难、打针难的问题。同时深化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通过与卫生、医保等部门合作,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体检、重大疾病的早期筛查等服务。

  目前,医养结合“桃浦模式”正在逐步探索,桃浦镇第一养养老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在一起,实现了资源上的深度融合。中心定期到养老院巡诊,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治疗、护理与康复保健服务,病人也可通过绿色通道进行转诊,中心还为每位老人配置全科家庭医生,实现“老人小病不出养老院”。

  深化为老服务项目内涵——

  贴心服务增加“幸福指数”

  在构建宜居的养老环境的基础上,区民政局更注重深化为老服务项目的内涵,通过贴心、暖心的服务形式,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树立品牌,充实社区服务形式

  本区针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丰富社区为老服务形式。区民政局关注独居老人,孤寡老人,提供托底助老关爱服务,在全区推行“老伙伴”结对关爱项目,通过低龄老人与高龄老龄结对开展志愿服务,共计为13000名独居老人提供了服务。参与该项目的志愿者都保持着至少两天一次电话询问,一周一次上门探望的服务频率,有的甚至每天上门看望“老伙伴”。

  针对失能老人推出的喘息服务,委托敬老院、日间照护中心等为失能老年人家庭开展短期代照护,颇受老人欢迎。石泉社区的陈老伯就是受益者,他的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照看,可他平时也要去看病就医,如今街道日间服务中心的“日托喘息”服务解决了他的心病。碰上要跑医院的日子,他早上就把老伴送到日间服务中心,等自己看完病中午再把老伴接回来。此外,为了便于照护,为失智老人配备GPS定位手表共计250个。

  各街道、镇的久龄家园服务站点逐步形成颇具特色的为老服务品牌项目:长寿敬老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推行“养老小秘书”服务,项目包括提醒、租借、代收快递、网上代购、代缴水电煤等。惠康为老服务中心在“久龄家园”真西为老服务站开展“久龄健康”项目,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健康小屋”,邀请专家和医生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心理健康服务。曹杨街道为老服务站点推行“夕阳圆梦”计划,收集老人的心愿,为老人圆梦,从心理角度关爱老人。

  ◎强化保障,维护老年群体权益

  区民政局逐年提高老年群体福利:各街道、镇老龄办和居委会上门为百岁老人送祝福,发放“百岁寿星生日贺卡”;推进市政府实事工程,每年免费赠送和鼓励子女为长者购买“银发无忧”保险;开展“冬季为老助浴”活动,为符合条件的老人赠送沐浴券……

  考虑到老年群体对法律维权的需求,本区实现老年人维权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形成了“区一街道(镇)一居(村)委”的三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近年来,区老年维权分中心在敬老院、社区相继开展“普法进社区”系列活动,每年累计为3000余名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通过面对面的咨询,老人可以得到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也增强了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本区建立老年人维权志愿者服务队伍,并与高校、律师事务所合作,通过多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区法律援助中心对来访的老年人优先接待,对他们的来信、来电咨询做到一一回应,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老有所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各类受老年人喜爱的文化活动相继开展,社区里展现了一派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景象。

  诸如刘海粟美术馆、区图书馆、区老年大学、区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区内文化场馆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并推出适合老年群体的文化服务内容,包括《冬季健康养生》、《牙齿的保健》等养生讲座和水墨书画展、市民文化节等文艺活动,每年为老年人开设的各类艺术讲座、公益课程及培训活动共达上千次。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食粮”,本区加强老年教育机构及队伍建设,发挥区老年大学、各街镇老年学校、居委会学习点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作用。区民政局与区教育局共同推动养教结合试点工作,目前在全区5家敬老院开展试点,通过专业志愿者的授课满足老人的学习需求。如今,老年教育百人报告团培训,老年教育艺术文化节等活动纷纷开展,展现了老年教育文化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老年人学习团队998个,优秀老年人学习团队29个,标准化学习点156个。老年远程教育收视点235个,其中全国示范收视点1个,市示范收视点3个,市合格收视点1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