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bet365足球直播网-- 【回顾“十二五”】激活社区“细胞” 增强“宜居”家园建设内生动力
公告图标

【回顾“十二五”】激活社区“细胞” 增强“宜居”家园建设内生动力

“十二五”普陀区社区治理工作纪实
2015年12月18日    来源:新普陀报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社区发展,对于实现普陀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普陀区落实市委“1+6”文件,着眼服务民生,探索社区共治和自治工作方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探索面向基层、贴近生活、扎根社会的社区治理工作路径。

  社区工作职能逐步理顺、五个中心服务全面铺开、多元共治结构不断完善、社区自治力量渐渐充实……五年的时间,普陀区在社区治理的道路上积累了经验、创新了机制、提升了能效,一点一滴的付出都化为了养分,滋养着这片热土,彰显出这个“宜居”家园的活力和魅力,描绘出一幅社区生态和谐、邻里守望互助的美好景象。

  聚焦民生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效

  社区治理以民生为重,普陀区强化街道、镇层面的综合管理职能,着眼居村委这个为民服务的第一窗口,理顺社区工作关系,为居村委“减负增能”。同时,注重优化社区生活综合服务圈,搭建服务群众的“升级版”平台。

  为社区治理“减负增能”

  居村委作为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普陀区着力理顺社区工作关系,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加强街道、镇综合管理职能,推出针对居委的“减负增能”系列举措。

  对接市委1号课题,普陀区对街道科室进行了调整,形成“6+2”模式,即党政办公室、社区党建办公室、社区服务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社区自治办公室以及社区事业办公室、社区协作办公室。随着街道招商职能的取消,街道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

  今年,真如镇街道就曾选派七位原先在招商、经济岗位上工作的年轻干部赴居民区任职。不论是在社区事务办公室、还是在基层居委会,他们都完成了从传统社区管理者到社区治理者的转变,提升了服务社区的能力。

  在居村委层面,普陀区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落实“减负增能”的举措。减负方面,实行“两张清单、一本台账、一项机制”,即制定《普陀区社区居委会依法协助行政事项清单》和《普陀区社区居委会印章使用负面清单》,推进居委会电子台账建设,建立居委会工作事项准入机制。增能方面,建立“两项经费”,即每个居委会每年10万元工作经费和20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

  “减负增能”的实效已经显现:居委会的图章曾经是“万用章”,居民开证明、办事都来求助居委会。然而,在曹杨新村街道,这样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了。今年,街道推出居委会印章使用负面清单,明确列出12项居委会无权开具的证明,理清了居委会的工作范畴,让居委会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沉下心来服务社区。

  提升“五个中心”服务效能

  办证缴费、看病就医、文化娱乐……这些需求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为了让百姓办事更便捷,普陀区不断完善“五个中心”建设,即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综治工作中心和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

  今年,万里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正式运营。60岁的潘老伯到此办理相关申请时,明显感觉社区服务方便了不少:大厅里敞开式窗口一字排开,从医疗保险、劳动保障、民政救助到人口信息、计划生育等事宜,在“综合窗口”都能“一口”办理。

  近期开放的长寿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集中了多种功能:青少年实践指导站、科普创新屋、阅览室、多功能厅、排练厅、健身房、展览展示区等,提供健身、报刊阅览、文艺演出、科普活动等项目。

  长风社区综合治理中心对接群众法律咨询、调解等需求,内设接待大厅、信访接待室、接待调处室等,由具备专业素养的工作者为居民服务。

  “十二五”期间,本区9个街道镇基本建成“五个中心”(万里街道“五个中心”布局正在完善),针对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需求,社区服务基本都能覆盖,其中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全面落实服务窗口七天工作制,“零距离”服务百姓;截至2015年6月,全区建立3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实现区内居村委会全覆盖;各街道、镇实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社区邻里中心等一批便捷、优质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启用。

  强化管理积聚社区治理“倍乘效应”

  本区做实区域化党建工作,为社区治理提供党建引领和支撑,同时着力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让社区治理呈现“倍乘效应”。

  建立区域化党建平台

  在社区需求多样、矛盾多发的背景下,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实行多元主体共治,是满足群众社会参与需求、有效激发社区活力的基本途径。

  普陀区建立区级、街道镇层面、居村层面的多层次党建联建平台,完善社区党建“1+2+2+X”新体制,鼓励各街道、镇探索创新与社区党建新体制相适应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载体和项目。推进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行“双报到”制度,即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党的组织关系不在现居住地的党员到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汇聚社区党员力量助力社区治理。

  区域化党建工作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能量。长寿路街道党工委深化党建共同体建设,打造长寿幸福港项目,发布公益服务清单,梳理出14个居民自治项目,陆续由驻区单位认领,帮助居民完成心愿。长征镇以“互联网+党建”为手段打造“智慧”党建品牌,凝聚体制外的党员“红色力量”,成立“长征红色力量联盟”,设计党员服务项目,由居民区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对接认领,覆盖便民服务、爱心帮扶、文体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配强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治理的成效如何,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关键。在区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区深化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基层党群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新机制,开展大学生进居民区任职工作,并加强分级、分类培训,通过“杨兆顺工作室”、“梁慧丽工作室”等优秀“小巷总理”的言传身教,提升社区工作者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识、能力以及奉献社区的责任感。

  “最美基层干部”、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梁慧丽挑起了“传帮带”的责任,为年轻的“小巷总理”传授经验。如今她身边多了两名“80后”年轻助手,一名担任副书记、一名担任卫生干部。对此,梁慧丽很欣慰:“队伍里年轻人越来越多,缓解了班子青黄不接的隐忧,基层工作渐渐回归到引导自治和服务居民的本源。”

  今年,恰逢居民区党组织换届和居委会换届之年,选好小区的当家人是社区的头等大事。随着居民区党组织换届、居村委换届选举工作公平、公开、透明地推进,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实现了居村委换届选举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双促进”。

  一批年轻、有能力的社区工作者正逐步成长为居民区的当家人。长风二村第二居民区新一任党总支书记胡琇琍是“85后”,她传承老一辈居委干部的优秀传统,踏实为居民服务,不仅首创采用志愿服务卡建立积分计时的绩效考核机制,还利用新媒体在社区科普网站开设了党建服务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两大专栏。社区党员都说:“有了专栏,我们基层党员终于可以直抒胸臆,真是多亏了‘小书记’脑子够活络!”

  除了专业的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少不了志愿者队伍的力量。普陀区完善志愿服务基地、项目、岗位和活动四位一体的运作体系,实现驻区单位和社区志愿服务的联动发展。桃浦镇莲花公寓小区的“好邻居艺术团”就曾以高空抛物为题材创作作品,倡议居民自觉抵制和克服不文明陋习。

  创新机制激发共治和自治活力

  社区治理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参与。“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创新机制,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彰显社区共治和自治的活力。

  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是社区治理的“三驾马车”。普陀区完善居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居委会对业委会、物业服务单位的指导和监督,推行居民区兼职委员制度,倡导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党员代表兼任居村党组织委员。

  石泉新村第二居民区通过“三位一体”工作法化解了老式居民区的治理难题。曾经,由于业委会成员中不少是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形成了物业与业委会“不寻常”的联系,导致业主维修基金被侵占。党总支全面改选业委会,让百姓投票,选出真正为民服务的业委会班子,其中中共党员比例占70%以上,党总支两委班子一把手、党总支委员也担任业委会的副主任或者委员,规范了工作流程,居民的利益不再受到侵占。

  物业也在探索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今年,本区7家“西部365”服务网点正式联网运行,通过“互联网思维”提供物业服务。扫一下条形码,拉一拉银行卡,一分钟内完成公共事业费付费;快递来了人不在家,自助机器来帮忙……服务网点目前已开通公共事业费代缴、快递暂存等服务项目,受到居民热捧。

  此外,由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的社区共治机制正在逐步健全,整合各方资源、促进社区共治的社区发展基金会正在纷纷建立。普陀区还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惠及百姓,如今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建成,重点扶持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等“四类社区社会组织”。

  实际上,一些街道通过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尝到了甜头。去年,真如镇街道重启真如庙会,引入“飞扬华夏”公益组织提供服务,吸引不少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自发参加。

  探索社区自治之道

  “社区是我家,和谐靠大家。”居民是社区的主人,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是促进社区自治的重要方面。

  普陀区健全小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落实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等“三会”制度,借鉴、推广“楼组自治”、“块区委员会”、“里管会”等自治模式,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同时,依托新媒体等载体创新居民自治机制,用民主协商办法推进社区管理。如今,一个个结合社区特点探索形成的自治模式不断涌现。

  石泉路街道品尊国际社区探索“指尖上的群众工作”,将社区治理工作从“脚尖”拓展到“指尖”,利用小区网上论坛、“品尊一家亲”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载体,以线上沟通、线下互动的方式,延伸群众工作触角,拓展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新渠道。

  甘泉路街道子长小区推动“慈善楼组”建设,在楼组设立慈善基金,由每户人家共同捐献资金,有人身体不适,楼组代表会上门慰问;孤寡老人没人照顾,邻居会上门关心……“基金”的“福利”拉近了楼组里居民间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互助的自治模式。

  宜川路街道大洋居民区党总支成立“新上海人自管会”,以“老乡管老乡、老乡带老乡、老乡教老乡”为切入点,开展“值日楼组长”、“楼组老娘舅”、“楼组巡防员”等活动,举办“新上海人学习班”,从“社区治安”、“计生政策宣讲和服务”、“礼仪教育”等方面提升小区的和谐程度。

  长征镇怒江苑小区7号楼深化居民自治,自发提出、自筹资金、并自主组织实施加装电梯,实现了老小区多层住宅的“电梯梦”。这一项目开创了上海首个居民自筹资金为老式住宅加装电梯的成功案例。多家电台、报社相继采访报道,其他小区、社会团体,甚至外省市部分单位也来参观学习。

  在自治力量的参与下,社区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本区开展“平安家庭”、“平安小区”等创建活动,每年市级平安社区创建率达100%,一个和谐的“宜居”家园正在普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