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bet365足球直播网-- 【回顾“十二五”】关注民生 惠泽百姓
公告图标

【回顾“十二五”】关注民生 惠泽百姓

“十二五”普陀区社会事业发展纪实
2015年12月25日    来源:新普陀报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十二五”以来,普陀区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关注民生,惠泽百姓。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扎实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成立东、西部医疗联合体,完善“10、15、20分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圈”建设;以赛事活动、设施建设、团队管理、体质监测为抓手,积极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普陀的老百姓正在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十二五”期间,普陀教育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使命,秉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核心理念,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的发展目标,内涵与外延并举、公平与效率并重,教育布局更趋合理,教育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加强教育投入,教育优先发展得到有力落实。区委、区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教育法律法规,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安排和保障教育发展。建立健全公建配套联席会议制度等教育发展决策、跟踪、监督机制。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加大了对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投入,保障了教育内涵提升。

  系统优化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按照“做强西北部、优化中部、提升南部、完善东部”要求,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十二五”期间,新建16所学校,对37所学校18.9万校舍加固,退租还教51668,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依托区内优质高中、区教育学院承办7所学校,与高校合作建设7所附属学校,各街道镇普遍建立基础教育联合体,五大“办学合作链”形成一定规模,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市一级以上优质园比例达70.5%;市新优质学校有16所,圆满完成教育部对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在3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基础上又有4所高中成为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学校。

  注重功能提升,区域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区3-6岁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全年6次公益性早教服务覆盖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100%,我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均衡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7.5%以上,特色多样优质的高中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一批学生在上海乃至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建成上海老年大学普陀分校,全面完成街道、镇老年学校标准化建设,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聚焦内涵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有效深入实施。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陀大学堂”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连续4次在全市区县德育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体教、医教、科教、文教、社教结合深入推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全区各街道、镇建立教育联合体,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十年磨一剑”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普陀区被市教委列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试点区”,教育部试点项目“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验”扎实推进,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国际化不断加强,40多所学校与国外120余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引进取得突破。

  聚焦德才兼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日益健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创新改革培训机制,提升干部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科教师、班主任、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素养培养四大骨干教师团队,全区拥有正高级教师4名、特级教师19名、市特级校长(书记)13名,形成了一支由1000名区级骨干教师、200名市级名师后备人选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

  完善教育治理,区域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完成学校章程建设,实现“一校一章程”;普遍建立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在经费、人事、办学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自主权,促进每一所学校依法、自主、特色发展。完善教育督导,成立区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责任督学制,开展学校自主性评价,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有力促进了教育科学发展。大力弘扬普陀教育精神,深化学校文化建设,育人水平和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

  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文化发展各项主要工作的推进和落实成效显著,“十二五”确定的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特别是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创产业发展、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区文化发展各项工作匹配了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

  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一是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先后新建了元代水闸遗址博物馆、浅水湾文化艺术中心、成龙电影艺术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长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完成区文化馆一期、二期装修工程和区美术馆二、三期装修工程。各街道、镇实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并全面达到市颁标准。二是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放大。全区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按国家规定实行免费开放制度,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丰富。深入开展以苏州河、新上海人等为主题的反映区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创作活动。四是公共文化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重点打造苏州河文化艺术节、“长风杯”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图书漂流”活动、上海当代作家作品手稿系列展示、“冬冬乐”少儿系列读书活动、青少年智能图书馆、玩具图书馆等品牌项目。五是经费和人才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区政府自2012年起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面向全区扶持各类文化发展项目。成立普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普陀区美术协会。

  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普陀区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上海确定的文化创意10大产业在本区均有分布。一是文创产业的“普陀品牌”美誉度提升。截止2014年底,全区已有文创园区15家(含正在培育的园区2家)。谈家—28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孵化器。M50艺术产业园被授予上海市著名商标。自2012年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举办以来,普陀在连续承办三年节庆的基础上,成功延展并更名举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另外,区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普陀区支持互联网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依托金沙江路沿线四个地铁上盖楼宇和附近的天地软件园、华大科技园等10万平方米空间以及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的金融资源优势,吸引关联产业资源、相关企业落户,打造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带,促进“互联网+影视”产业逐步成为普陀区文创产业发展的新名片。二是文创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区文创产业内部结构得到较大优化,已初步形成以设计业、媒体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艺术业及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结构体系。三是文创产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日益增强。文创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带动了网络信息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天地软件园、谈家-28等“文化+科技”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文化市场管理健康有序。“十二五”期间,加强对区域内各类文化经营场所的审批管理,总量适度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管理技术措施,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取缔“黑网吧”。建立健全美术品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美术品市场健康规范成长。加强对美术品经营、展览活动监管。建立健全娱乐场所及演出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重点演出场所的监管,确保演出市场平稳有序。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普陀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成立,并建成官方网站和后台数据库,实现非遗资料100%数字化。目前,本区真如寺大殿和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2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区文化局还编辑制作《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遗产手绘地图》、《薪火相传——上海市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志》等,促进文化传承和发扬。目前,依托苏州河畔一大批博物馆、展示馆、纪念馆、陈列馆、科普馆等文化场馆,成立了苏州河博物馆理事会,加大沿岸文博场馆功能发挥。另外,区内由民间力量创办的专业博物馆也不断涌现。

  卫生计生事业硕果累累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卫生计生工作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完成卫生、计生两个部门合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做好各项卫生计生工作,各项指标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成立医改领导小组和公立医院改革领导小组,保障医改制度的落实。成立普陀区东、西部医疗联合体,与上海市儿童医院签约成立本市首个儿科联合团队。在区域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增强的同时,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本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9%以上,实现人口信息区内共享、网内一键导入。针对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问题,推出关注人文关怀细节的创新服务举措,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面完成第三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10、15、20分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圈”建设,120急救站点由4个增至7个,基本完成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已建成全国慢性非传染病综合示范区、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实施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免疫规划、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12大类4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全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量维持高位运行。截止2014年底,全区169所卫生机构,共有卫生工作人员911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738人,比“十一五”末增长16.70%和17.30%,全区现有病床6004张,比“十一五”末增长12.77%。通过持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督查,有效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建成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74个,实现惠民目标。中心、人民、利群3家综合性医院12个学科20个病种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区人民医院、区利群医院通过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评估。

  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夯实。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平均配置基本药物626种。规范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序开展绩效考核。积极探索家庭医生制服务。截至2015年6月,全区3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点、213名家庭医生、87名社区护士参与家庭医生制服务,实现区内居村委会全覆盖。开展舒缓疗护(临终关怀)试点。

  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持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实行流动人口属地管理,加强与外省市计生部门的双向签约,源、流互动,推进计生服务能级。已建成区、街道镇、居村委三级家庭计划指导网络,大力提升计划生育公共服务能力。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测,深化社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成立0—3岁婴幼儿特殊教育联合体,启动“0—3岁婴幼儿四位一体信息平台”。

  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强化。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计划生育审批、行政给付、办证事项纳入社区行政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一口式”受理。开展行政权力清单和行政责任清单清理工作。开展住宿、沐浴、理发美容、游泳场(馆)等重点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在全市率先安装游泳场馆远程监测系统。加大无证行医专项整治力度,成立普陀区打击无证行医领导小组,推进“清除无证行医示范街道、镇”试点工作。

  爱国卫生、健康城区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区,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落实《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强化控烟执法宣传和监管力度,区人民医院、区利群医院荣获“全国无烟医院”称号,16家企事业单位创建为上海市无烟单位。

  卫生计生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中心和区妇婴保健院落户长风生态商务区,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区中心医院外科医技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完成全面改造,区中医医院完成大修,区利群医院医技综合楼新建、区中心医院住院大楼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完成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改扩建,新建桃浦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推进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泉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成立区人口计生指导中心。实现社区家庭计划指导站、居村委家庭计划指导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体育事业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人均全民健身经费从2012年的人均7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上升至2014年的人均15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以赛事活动、设施建设、团队管理、体质监测为抓手,积极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

  群众体育蓬勃开展。一是丰富群众体育活动。全区有40万人次共同参与第一届上海市民运动会,达到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每年参加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人次达到10万以上。二是加强全民健身队伍建设。区内共1个体育总会,12个体育单项协会。已有2196名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00多支群众体育团队,9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三是提高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水平。我区现有政府投入建设的5个公共体育场馆、1个体育公园、13处社区公共运动场、2个社区全民健身中心、7家百姓健身房、1家百姓游泳池、70条百姓健身步道、1个区级体质监测中心、7个市民体质监测站和502处社区健身苑(点),区内69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以统一的开放标准和管理模式向社区开放。

  竞技体育成绩卓越。以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为目标的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一是推进业余训练学校标准化建设。区少体校和游泳学校成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少体校第三次蝉联此荣誉。二是注重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18名一线运动员、181名二线运动员。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区培养输送的蒋海琦、刘翔、陈程、陈晓冬等4名选手出征,其中游泳运动员蒋海琦勇夺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实现了我国男子游泳接力项目奥运奖牌“零的突破”。2014年仁川亚运会,我区培养输送的赛艇运动员张射天获得亚运会八人艇金牌,射箭运动员顾雪宋和朱珏蔓分别获得男子团体冠军和女子团体亚军。三是深入开展“体教结合”工作。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增加到16所学校、24个项目;区级传统项目布局已达到51所学校、17个项目;普陀体教结合项目“一条龙”布局共有18个项目组成28条“龙”。四是着重振兴发展普陀足球事业。结合本区实际,遵循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律,制定了《普陀区青少年足球发展实施意见》。顺利举办普陀女足二十周年巡展活动、成功创建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圆满举办中国(上海)足球产业国际论坛。

  品牌赛事扩大影响。以打造景观体育赛事为主轴,以培育街镇“一街(镇)一品”赛事为基础,大力展现普陀城区形象。一是做强传统品牌。“十二五”期间,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由较小规模的普通赛事演变成为著名的国家级赛事。2013年,首次举办了中国龙舟公开赛和沪台龙舟交流赛,将全国最高水平赛事移至城市水道,促进了沪台两地体育、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交流。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城市龙舟赛。二是做强社区品牌。在培育各街道、镇“一街(镇)一品”的基础上,两大社区特色项目逐渐成熟。我区原创的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要对象的长风手杖操品牌通过连续十届举办全市及全国的比赛及培训活动,手杖操竞赛平台功能已逐渐显现;真如气排球也正逐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做亮新兴品牌。普陀区作为发起方,和静安区、市登山协会共同发起并承办了“上海坐标—城市定向比赛”,通过连续举办三届比赛,已逐步向全市普及。与市剑道协会合作推出了剑道运动。

  基础保障不断夯实。一是加快区属公共体育场馆改建。2013年10月完成曹杨游泳池大修工程,场馆面积980平方米,建有25米×11.5米泳池;2014年1月完成普陀体育中心击剑馆改建工程,场馆面积2200平方米,配有两层共20根剑道;2014年11月完成新健游泳馆大修工程,场馆面积2550平方米,建有25米×16米泳池及16米×8米娃娃池;2015年6月完成真如体育场改扩建工程,场馆面积3923平方米,建有足球、乒乓、羽毛球、健身、瑜伽、跆拳道等项目设施;2015年1月普陀体育馆改扩建工程开始施工,场馆面积10248平方米,设计将建有羽毛球、网球、篮球、健身等项目设施。二是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全市领先。2012年起连续3年体彩销量位列全市前三,每年通过体育彩票销售为国家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1000万左右。2013、2014年连续获得上海市体育彩票年度综合评估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