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上海市bet365足球直播网-- 为了群众共同福祉--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提升自治共治能力,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同心家园”建设在路上 为了群众共同福祉
公告图标

为了群众共同福祉--解决居民急难愁盼,提升自治共治能力,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同心家园”建设在路上 为了群众共同福祉

2016年12月23日    来源:新普陀报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社会治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保障。

  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精神,普陀区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子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6年,普陀区深化落实市委“进一步聚焦重点难点突破,全力抓推进、抓落实、补短板、出实效”的要求,开展“同心家园”建设,以居民区为单位,以提升自治共治水平为核心,条服务块、机关服务基层,切切实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创新探索的过程中,一个个难题陆续破解,让各级干部心中明亮,让基层群众眼睛一亮——

  党建引领下,“单兵作战”变“部门协同”

  以往,某个民生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政府职能部门总是“单兵作战”,牵头部门“各管各摊、各做各的”,由于缺乏协同,无法完全满足需求。随着“同心家园”建设全面铺开,各街道镇、职能部门落实区委要求,积极转方式、转作风,主动跨前对接,把关联性项目整合在一起推进,实现基层资源的支撑保障、条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资源融合联动,区域化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共治自治效能进一步提升。

  在普陀区,全覆盖、广吸纳、动态开放的立体式区域化党建格局逐步形成,确保基层自治共治方向不跑偏,手势不走样:区级层面,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经济发展、城区建管、文明创建、民生服务四个专委会,按照互通、互动、互补原则开展资源对接、事务对接、项目对接,发布“普陀区区域化党建服务资源清单”;街镇层面,健全“1+2+2+X”街镇党建新体制,探索建立“两站一中心”一体化工作体系,把党建、群团、统战等各方面工作延伸到楼宇、小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居村层面,全面推行居民区兼职委员制度,建立健全协商共治、民主自治机制,对涉及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民警、楼组长、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解决。

  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曹杨新村街道成立“筑梦曹杨”区域化党建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形成文明护校、错时停车等4个共建项目;长寿路街道发布沪上首张“区域化党建资源地图”,覆盖全部居民区,梳理形成8类689个便民利民服务项目,目前已有217个项目落地运作。

  作风转变不止于此,根据“1+6”文件精神,街道机构改革“瘦身”了,但服务基层的效能仍需“强体”。目前,普陀区理顺条块关系,形成上下联动,将城管、房管、绿化市容等队伍都下沉到街镇,并完成50个街道网格工作站和276个居民区工作点的建设,大幅提升基层综合执法合力。

  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曾深受群租困扰,如今在各条线力量的协作下,“零群租”大楼越来越多,由街道牵头,房管办、公安、工商、税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通过联合执法巩固了集中整治成效,居民还自发成立楼管会,形成了“楼道自治、居民共管”模式。

  需求导向中,“政府配餐”变“群众点菜”

  过去,政府为老百姓做事情,多习惯于自上而下。一些项目花了时间和精力,却由于与群众的沟通不够,于是,一边是干部们叹苦经,“好事不好办”、“出力不讨好”;一边是老百姓不买账,感慨“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如何改变政府与群众“两个圈”、合力画出“同心圆”?

  普陀区在打造“同心家园”过程中,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由“征集需求——形成议题——讨论协商——确定项目”四道程序,自下而上形成社区治理项目,“为民做主”走向“由民做主”,“政府配餐”变为“群众点菜”。

  2016年居民区自治项目447个,涉及民生服务、文明创建、基础建设、平安建设等类别,工作亮点频现:怒江苑小区在居民们和多个职能部门的帮助下成功加装电梯一事引起轰动,如今宜川二村184号老公房居民、曹杨街道花溪园美源公寓商品房居民,也纷纷准备借鉴经验加装电梯;金岭园居民区五星公寓居民希望在小区垃圾压缩站位置上建设立体停车库,由绿化市容局支持将垃圾压缩站移位;石泉街道根据居民诉求,在每个居民片区增设为老服务站点,提供助餐、助医、文化活动等服务项目;宜川街道筹备“邻里节”,倡导和谐、互助、分享理念,增进社区邻里情谊;长风街道隆德小区业委会以热心居民董成仁名义成立“老董工作室”,专门收集居民对小区管理的意见,协调解决矛盾,大家遇到难题都愿意来此求助……

  一旦需求议题形成,“同心家园”建设办公室组织条线部门与相关街镇进行对接,最终确定具体实施项目,并在居民区公示。同时,还将总结提炼项目申报、评议、立项、运作经验,结合网格化管理、综合中心建设、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社区实事项目建设等,征集后续第二轮、第三轮项目。

  此外,本区探索社区代表会议实体化运作、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社区基金会作用等举措,甘泉路街道引入法律顾问力量,全面推行居委法律顾问制度,指导居民依法办事;全市首个乡镇级社区基金会——桃浦镇社区基金会,拓展公益扶持、自治引领、培育孵化、基金托管等服务,全年受益群众预计可达13000人次……随着越来越多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同心家园”建设,社区自治共治能力稳步提升。

  机制长效化,“单向评价”变“双向互评”

  同心家园建设成果如何?如何进行检验?普陀区确立“自下而上”的考核导向,归结点是居民满意度是否提高。同时,注重“双向互评”,侧重区级机关和街道、镇机关的双向测评,区职能部门在“同心家园”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被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内容。今年,“同心家园”建设办公室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了测评课题研究。

  考评方式分居民区、街道镇、区职能部门三个层面。首要内容是居民区“小生态”有没有改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次是是否达到标准化要求,此外还设置刚性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访谈、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市民巡访团等社会力量参与测评。

  面对停车难、物业管理难、老小区加装电梯难等共性问题,本区通过“同心家园”建设同向发力,探索形成一批能够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建立一系列各方有序参与、夯实基层基础的长效机制。

  目前“同心家园”项目库、案例库已经建立,包括怒江苑小区7号楼居民自筹资金加装电梯、长寿路街道新湖明珠城居民区创新通行证机制解决停车难、长风顺达公寓自觉美化楼道、宜川中远两湾城自管会治理群租等案例,一个个创新的机制和方法,就像一把把“钥匙”,为全区打开同类社区问题的“锁”提供了借鉴。